时间:2025-07-21作者:admin浏览: 次
欧陆注册7月20日,日本举行第27届参议院选举,执政的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遭遇惨败,失去参议院过半数议席,延续13年的“自民党一强”格局宣告终结。石破茂内阁彻底沦为“少数派政权”,执政地位岌岌可危。
此次选举中,新兴保守政党异军突起,使日本朝野力量更趋分散化,政治版图呈现碎片化,政局前景更加扑朔迷离,恐将重现1993年的混乱失序局面。在政治动荡与右倾保守化加剧的叠加影响下,日本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将显著上升。
在日本两院制的政治架构中,参议院素有“良识之府”之称,其地位虽然低于众议院,但因任期长达六年且每三年改选一半,稳定性更高,并可通过发挥平衡民意、审慎立法的“刹车”作用,对政府施政构成重要制衡。参议院选举本身并不确定政权归属,但由于自公联盟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此次参议院选举也被赋予不同寻常的重要性,被日本舆论视为对石破茂政权的一次“审判”。
在此次改选的125个议席中,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分获39席和8席,共计47席,不仅大大低于改选前的66席,也未达成两党预设的50议席目标,成为本次选举的最大输家。随着自公联盟在众参两院相继失去过半议席,石破茂内阁已彻底沦为“少数派政权”,执政基础受到严重削弱。
7月20日,在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发(Pool图片,弗兰克·罗比雄 摄)
与此同时,在野势力的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最大在野党立宪获得22席,维持了最大在野党地位。国民则延续去年众院选举以来的崛起势头,斩获17席,成为参议院第二大在野党。曾被视为边缘小党的参政党成为最大“黑马”,一举拿下14议席,一跃成为参议院第四大在野党。过去几次国政选举中的“明星政党”日本维新会则表现平平,仅获7席。日本、令和新选组、保守党、社民党等瓜分了剩余议席。
日本民众毫不留情地给石破茂政权打出了“不及格分”,反映出对其执政表现的强烈不满。上台10个月以来,石破内阁不仅未能有效解决物价持续上涨、收入增长缓慢等关键民生课题,对美关税谈判陷入僵局也被指“外交无能”。选前石破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0.8%,濒临“下台水域”。与此同时,日本民众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审美疲劳”也在积聚,尤其是2023年底以来持续发酵的自民党议员收受政治资金回扣的“黑金”丑闻,严重折损了自民党的公信力,为此次败选早早埋下了伏笔。
此次选举中,自民党创下2007年以来在参议院选举中的最差表现,虽然国会第一大党地位仍难撼动,但延续了13年的“一党独大”格局已然走向瓦解。如果说在去年的众议院选举中,立宪的复苏与国民的崛起,标志着可与自公联盟抗衡的中道保守力量正在形成,那么通过这次参议院选举,右翼民粹色彩浓厚的参政党的异军突起,使在野力量更趋分散,没有任何单一力量或稳定联盟能够主导政坛。
尽管本次选举的投票率超过前两次国政选举,但也仅有57.9%,相较主要西方国家属于最低水平。这反映了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政党政治的疏离感和无力感。
在此背景下,极右翼新兴政党参政党凭借“日本人优先”等排外色彩浓厚的民粹主义口号,成功吸引了部分对现状不满的选民,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政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的中左翼政党公明党、、社民党延续颓势,议席进一步萎缩,地位更趋边缘化。
新兴左翼政党“令和新选组”亦不复去年众院选举时之勇。令人唏嘘的是,老牌左翼政党社民党此次勉强获得1个议席,面临失去法定意义上的政党资格的危机。该党前身曾是在“五五年体制”下与自民党分庭抗礼的社会党,如今却面临消亡危机,折射出日本政治生态的深刻演变。从参政党所受追捧不难发现,日本政治的右倾保守化还在加速。
此次选举呈现出“新旧政党对决”的特点,选举结果将加速日本政坛的重新洗牌。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后,石破茂的执政困境空前加剧。日本政局进入新一轮的动荡博弈与权力重组期,未来走向可能出现很大变数。
石破茂执政以来,自民党在重大选举中连遭败绩,党内已经出现问责声音。党内最大“长老”麻生太郎向身边亲信表明“换帅”想法,石破茂最大竞争对手高市早苗也是摩拳擦掌,有意接班。但石破茂似乎还不愿“认输”,他虽承认败选,但坚称不会辞职,强调他将带领自民党履行好作为“相对第一大党”的职责。
2024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前排中)在日本东京的首相官邸率阁僚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由于在野各党的立场理念与关键政策存在较大分歧,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整合,自公两党仍可继续执政。但石破茂要推进任何政策议程和立法程序都可能面临来自在野势力的强力阻挠,施政将举步维艰。至于石破茂的个人政治前途,或将更多取决于自民党内的权力博弈。危机当前,无论党内推举出谁来接替石破茂,都需要面临同样的执政困境。
也有分析认为,下一步石破茂或将动用首相特权,宣布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以破釜沉舟之势来一把政治“豪赌”。如果自公两党能夺回众议院多数议席,或联合某一在野党形成“自公+X”的大联合政权,石破茂有望继续执政。反之,如自公两党再度败选,石破茂势必引咎辞职,朝野政党将展开新一轮分化重组,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可能出现首相难产、政局长期动荡的局面。
类似的情景曾经出现在1993年,当时自民党失去众院多数议席后,朝野政党为打破政治僵局,展开合纵连横,最终形成8党联合政权,但由于各党间分歧严重,联合政权经历多次分化重组,日本政局直至1996年才重回稳定局面。当前日本政坛同样呈现多党林立、相互制衡的复杂局面,未来经过各党间的政策协商和反复博弈,可能出现“自公+国民”“自公+维新会”或“立宪+国民+其他小党”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政权。但这需要各方在关键政策上做出妥协,谈判过程将极为艰难。
此次选举呈现三大焦点议题:经济民生、对美关系以及外国人政策。在野政党主打“降低消费税”和“加强外国人管理”等议题,猛烈抨击石破政权执政无能、外交软弱,利用民众对自公两党的不满情绪,通过极具煽动性的激进政策主张吸引了大量中间选民和部分保守派选民。在右倾化加剧和民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弱势政府主导的日本内外政策将呈现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摇摆性。
为笼络民心,石破茂内阁在选前提出向全民发放2万日元补贴的计划,而各在野党派也竞相提出大幅减税、发放更多补贴的“撒钱”措施。这些短视的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剧日本本已沉重的财政压力和债务困境。
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未来谁执政,都可能在民意压力下全面收紧外国人政策,强化对在日外国人的居留资格、投资兴业、纳税情况等的审查管理,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日本社会的“排外”之风可能愈演愈烈。
此次选举适逢日美关税谈判的关键节点,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对美关系的一次“全民公投”。石破内阁在此问题上陷入两难:一味强硬怕开罪美国,妥协退让又会丢失选票。尽管日美同盟作为日本外交的基石地位不会改变,但未来日本政府在推进贸易、安保等对美谈判时,将更多地顾忌国内民意和利益团体的态度,日美贸易摩擦可能因此加剧,进而给同盟关系造成裂痕。